(1)铜离子在细胞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
细胞死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,其相关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。与铁相似,铜也是所有生物体内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,在常规的化学反应和生理条件下,还原型Cu+可转变为氧化型Cu2+。铜离子可与多种蛋白质或酶结合,作为辅助因子或结构组成部分,参与调控能量代谢、线粒体呼吸和抗氧化等多个生理过程。
(2)铜死亡(Cuproptosis):一种新型受控性细胞死亡机制
2022年3月在《Science》上发表题为Copper induces cell death by targeting lipoylated TCA cycle proteins的文章中,研究人员将一种发生机制明显区别于已知的细胞凋亡、细胞焦亡及铁死亡的受控性细胞死亡方式,命名为“铜死亡”(Cuproptosis)。研究人员发现铜死亡依赖于线粒体呼吸--铜离子通过直接结合三羧酸循环途径中的硫辛酰化蛋白,导致硫辛酰化蛋白异常聚集,并干扰呼吸链复合体中的铁硫簇蛋白,进而引发蛋白质毒性应激,最终致使细胞死亡。
四种细胞死亡模式的对比:
(3)10个与铜死亡相关的基因
1.线粒体呼吸调节铜离子载体诱导的细胞死亡 研究发现,用铜离子载体处理不会显著降低基础呼吸或ATP相关呼吸,但会显著降低呼吸的储备能力,这表明铜不直接靶向ETC,而是靶向TCA循环的组成部分。
2.铜死亡的关键调控基因FDX1,是蛋白质脂化的上游调节因子 为了确定介导铜毒性的特定代谢途径,研究者通过CRISPR基因敲除筛选发现,敲除FDX1会减弱铜离子载体诱导的细胞死亡。
3.铜直接结合并诱导脂酰化DLAT的寡聚化 蛋白质的硫辛酰化修饰是结合铜的必要条件。铜与硫辛酰化蛋白 DLAT 的结合,会导致蛋白的寡聚化,而 Elesclomol 处理会增加 DLAT 蛋白的寡聚化。
(4)铜催化氧化应激
(5)铜死亡在肿瘤中的相关研究
铜离子的含量维持动态平衡,失衡可导致氧化应激和细胞自噬异常等,从而诱发多种铜或铜离子相关性疾病的发生。
关注微信公众号